• English
  • 中文繁体
  • 中文简体
  • 智库观点

    黄群慧:如何系统理解新质生产力?

    发布时间:2024-03-11 作者:


    两会的责任声音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

    “新质生产力”的提出,是习近平经济思想的最新理论成果,是对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继承与创新,为社会生产方式变革与生产关系改革提供新方向、提出新要求。

    纵观人类社会发展史,生产力的每一次重大跃迁,都将加速人类社会的变革。新质生产力作为生产力发展的质变跃迁,其孕育、形成和发展有着深刻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是代表人类社会发展方向的生产力新形态。

    新质生产力是什么?如何系统理解新质生产力?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所长黄群慧指出,新质生产力系统具有四大特性——突出的创新驱动、绿色低碳、开放融合、人本内蕴特性。



    突出特性:创新驱动、绿色低碳、开放融合、人本内蕴


    关于生产力的内涵,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指出:“生产力,即生产能力及其要素的发展。”

    作为社会制度变迁与人类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生产能力及其要素的发展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波浪式前进、螺旋式上升的过程,无论是第一次工业命,还是第二次、第三次工业革命,虽然存在科技革命的“迸发”时期,但生产能力及其要素也都是经过了长期孕育的量变积累阶段,最后发生了质变、生产效率发生了革命性的提高,从而形成全球范围的新生产力形态。

    这种由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的生产力要素优化组合而产生了质变的新生产力形态,正是新质生产力所描述的核心要义。

    当今世界正处于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化时期,生产能力及其要素也正处于一个量的积累到质的变化关键变革时期,也就是新质生产力形成的关键时期。

    在这个时期,把握新质生产力的形成规律,顺应新质生产力的发展趋势,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既是掌握经济社会未来发展主动权的关键,也是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大国竞争的关键。

    生产力是一个复杂系统,从系统论角度看,一个系统可由“要素—结构—功能”这三个维度进行解构。

    生产力系统是在劳动过程中形成的,由劳动者、劳动资料(工具)、劳动对象要素组成,以一定结构形式联结组合(如生产单元、企业、产业等)存在,具有改造和利用自然、促进人类社会发展功能的有机整体。

    不同时代,生产力系统要素内涵变化以及生产力要素组合结构的不同,都将推动形成那个时代的现实生产力,发挥相应的功能作用。

    新质生产力系统,是当代的生产力系统,由新型劳动者、新型劳动工具、新型劳动对象要素组成,这些新型要素的“新型”内涵主要是以智能化、绿色化为主要趋势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引发生产力要素发生的质的变化。

    新型生产力系统的结构,体现在产业层面,表现为新型要素优化组合形成的现代化产业体系,现代化产业体系是通过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未来产业、新兴产业、新业态等蓬勃发展,而逐步形成的。

    新质生产力的功能,则体现新型生产要素和为现代化产业体系发展带来的生产能力提升和效率改善。新质生产力发展,会推进人类改造自然能力提升、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和全人类社会文明的进步。

    这意味着,新质生产力的发展过程,也正是发展质量的提高过程。具体而言,新质生产力系统具有具有突出的创新驱动、绿色低碳、开放融合、人本内蕴特性。



    新质生产力具有创新驱动特性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科技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的快速迭代升级与突破,科技在生产力构成要素中的主导作用将愈发突出。

    只有颠覆性、突破性、引领性科学技术的发明、突破、扩散和使用,才能使生产力的能级出现裂变式的提升。数字信息技术、人工智能、量子信息、元宇宙等前沿技术的攻克和使用,将加速驱动形成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推动人类社会大跨步迈入新的发展阶段。

    新质生产力创新驱动特征的具体实现,需要借助最新科技成果运用,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促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发展未来产业、前瞻布局未来产业。

    创新驱动新质生产力跃迁的底层逻辑是人类知识累积并裂变式爆发的结果,并且伴随知识创造驱动的科技创新周期的日益缩短,以知识创造为内核的新质生产力的变革性力量将加速壮大并逐步成为主导性生产力,人类社会也将进入智能化乃至全面深度智能化时代。



    新质生产力具有绿色低碳型特性

    过去生产力的范式是指改造自然的能力,将大自然作为人类无节制索取的对象,带来的是人与自然的对立,导致人类赖于生产生活的地球资源环境承载力趋于极限,这种生产力不可持续。

    新质生产力基于生态就是资源、生态就是生产力的新生产力观,按照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发展理念,展现的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发展能力,是促进“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能力,是一种保护性的生产力,这是对传统生产力的突破性超越,也是生产力理论的新拓展。

    新质生产力将绿色低碳理念、技术、标准、管理等贯穿于现代化产业体系发展始终,以产业、产业链、产业集群的绿色化水平提升推动经济社会全面绿色低碳转型。



    新质生产力具有开放融合特性


    生产力发展历程与全球开放水平提升是高度吻合、高度同步的,并且伴随世界交流交融深度、广度、强度等的不断深化拓展,生产力传导延伸的场域得以拓宽,生产力演变迭代的周期得以缩短。

    作为生产力的最新形态,新质生产力超越了传统地理空间范畴的场域维度,依托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深地深海深空等现代技术以及各类新型基础设施,在天、地、空、网等立体链接的开放场域快速拓展延伸、融合跃迁,特别是数据作为重要生产要素,本身就孕育于生产过程和人类社会活动之中,具有快速传播、极速反馈、有机融合的天然属性。



    新质生产力具有人本内蕴特性


    人是人类社会的主体,生产力演进的终极目标是推动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作为生产力的最新形态,新质生产力功能在于实现更具质量的发展,强调发展的质量导向,而衡量质量的关键标准在于是否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求。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内涵与外延日趋丰富,涵盖物质文明层面、精神文明层面、生态文明层面、个体价值实现层面、社会治理参与层面等。

    因此,新质生产力的质量导向必然内含人本内蕴属性,关注的是绝大多数人,而不是少部分人,强调的是生产力的内在质量和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这不仅仅体现在物质资源和技术能力的提升上,更加注重人的全面发展、创造性以及生产过程中的人文关怀和社会责任。

    新质生产力突出的创新驱动、绿色低碳、开放融合、人本内蕴四个主要特性,是一个有机整体,相互关联、相互作用、相互耦合,共同构筑新质生产力区别于传统生产力的鲜明标识。


    来源:中信出版


    上一篇:从四个基础问题正确认识良性供应链金融体系 下一篇:外贸企业应收账款风险管理及改进措施
  • 天逸财金科技服务(武汉)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2196号    鄂ICP备: 12009823号-4;鄂ICP备: 12009823号-5;鄂ICP备: 12009823号-6   技术支持:爱牛网络
  • 留言板

     

    填写内容注意事项或者其他提示

    官方热线

    400-999-2278

    扫码关注天逸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