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熱線
400-999-2278
2025年1-5月,中國對拉丁美洲出口的新能源汽車配件規模同比增長127%。在墨西哥市場,小家電線上銷售額同比激增89%,這一增長主要由空氣炸鍋、智慧掃地機器人等高端品類驅動。
這些高速增長的數字背後,是中國製造業企業從依賴“低價走量”的傳統模式,向“高溢價品牌”的戰略轉型。這場轉型不僅關乎企業利潤,更映射出中國產業鏈在全球價值鏈中的爬升軌跡。
出海新圖景:多元佈局與價值升級
中國企業出海目的地正日益多元化。早期集中于歐美、東南亞、中東和北非,如今拉美、中亞等新興市場也展現出強勁吸引力。這反映了企業規避風險、尋找藍海市場的戰略考量。
從產品到品牌與文化。早期中企主要依靠“性價比”輸出產品,現在則更強調品牌塑造和文化輸出(如潮玩、新茶飲),通過提供獨特體驗和情感價值來贏得海外消費者心智。
從製造到技術與服務。外貿“新三樣”(新能源汽車、鋰電池、光伏)雖面臨貿易壁壘挑戰,但代表了中國在高端製造和技術創新上的突破。“老三樣”(服裝、傢俱、家電)也在通過產品創新和品牌建設衝擊高端市場。服務貿易(如物流、支付、行銷、合規服務)伴隨實體企業出海需求激增,並走向品牌化分層。
模式創新與平臺演進。跨境電商從粗放的“鋪貨”模式向精細化運營和品牌化發展。直播電商成為新增長點,遊戲行業則呈現“輕量化小遊戲”與“精品化大作”兩極發力。
拉美市場:從“備選”到“必爭”
當前,傳統歐美市場紅利正逐漸消退,東南亞競爭加劇,部分新興市場尚未完全鋪開。越來越多的出海企業開始將目光投向“被低估”的拉丁美洲。拉丁美洲曾是中國對外貿易的“邊緣戰場”,但如今已成為不可忽視的戰略高地。2025年,隨著城鎮化和數位化推進,墨西哥、巴西、智利等國的中產階層規模突破2.3億人,對家電、消費品、建材、服裝、美妝等品類的需求持續增長,其消費升級需求與中國產業升級共振互補。
拉美市場地位的躍升,與其經濟結構的特殊性密切相關。一方面,區域內製造業基礎薄弱,汽車、家電等耐用消費品長期依賴進口。拉美國家普遍推行“進口替代”政策,但本土產能難以滿足需求。例如,墨西哥雖擁有北美自貿協定(USMCA)的區位優勢,但其汽車零部件國產化率不足30%,新能源車核心配件幾乎全部依賴進口。這種供需矛盾,為中國企業提供了“填補空白”的歷史機遇。
另一方面,拉美居民中國產品的接受度和使用率較高。在過去數年間,中國已逐步成為拉美五大國重要的交易夥伴,中國對拉出口額呈穩步上升趨勢。因此,在B端分銷及C端消費者層面,“中國製造”以性價比著稱,且本地市場對中國產品較少“去中國化”傾向,甚至在包裝或宣傳中強調“Made in China”以突出物美價廉。
同時,在中美戰略博弈長期化和複雜化的背景下,拉美的價值和地位日益凸顯。美國積極推動“近岸外包”政策,與其地緣關係最為緊密的墨西哥成為近岸外包最重要的國家之一,一躍成為全球第四大汽車出口國。2025年上半年,墨西哥吸引外資310億美元,其中70%流向新能源汽車和電子製造。
風高浪急,征途漫漫
需要關注的是,目前全球主要經濟體圍繞關鍵領域的科技與產業競爭加劇,採取了一系列貿易限制措施並加強本土化產業政策,以應對全球競爭格局的變化。中企出海並非坦途,反而面臨著多重挑戰。
在國際形式方面,逆全球化導致了全球貿易規模的下降,關稅大棒高懸,針對特定中國產品的貿易保護主義措施增多,直接衝擊出口,尤其是新能源等優勢產業。這要求企業調整供應鏈佈局,通過第三國轉口或本地生產探索“曲線出海”模式。
在“全球化”思維模式的主導下,出海企業也不能忽視海外戰略中的“當地語系化”問題。越來越多成熟的中國企業開始思考如何深度融入當地文化、市場和消費習慣,從產品設計到行銷,從管理模式到客戶服務,每一個經營環節都要滿足當地消費者的需求,才能真正贏得當地市場認可。
要在複雜環境中行穩致遠,中國企業需要系統性的策略升級。首先必須摒棄“中國中心”視角,建立真正的全球視野。將全球視為一個統一又多元的大市場,整合全球人才、技術、資本和資訊資源,思考如何在全球價值鏈中定位自身。其次,結合自身優勢(技術、產品、模式)和目標市場需求,明確在特定區域市場的角色。最後,還要實現組織體系進化,從本土團隊向全球組織轉變。優化全球治理結構,建立跨文化管理能力,逐步實現“成本當地語系化”、“知識全球化”,並利用技術賦能全球團隊協作。
中國企業的全球化進程,正從簡單的“走出去”邁向深刻的“融進去”。這不再是遠征,而是一場需要精耕細作、貼近市場、理解文化、構建生態的“巷戰”。面對風高浪急的全球環境,唯有以全球思維為引領,以深度當地語系化為根基,以價值創新為動力,以組織進化和生態協同為支撐,中國企業才能在全球化新格局中找到自己的堅實位置,實現從“中國製造”到“全球品牌”的躍升,最終實現“共融共建”的全球化新境界。
來源:際連出海快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