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English
  • 中文繁体
  • 中文简体
  • 行業動態

    跨境電商稅務監管進入穿透時代 資料直連堵漏洞 行業規範走向縱深

    发布时间:2025-11-03 作者:

    近期,亞馬遜等境內外電商平臺啟動中國賣家涉稅資訊報送的舉動在中國跨境電商行業“炸開了鍋”。根據亞馬遜發佈的通知,202510月起,亞馬遜將按季度向中國稅務機關報送中國賣家相關資訊,包括賣家身份、交易數量、收入以及傭金和服務費等資訊。亞馬遜還提到,平臺將於20251031日前進行首次季度資訊報送,範圍涵蓋2025年第三季度(7月至9月)。

     

    證券時報記者從業內瞭解到,不少跨境賣家已經收到稅務機關發送的稅務自查短信,協力廠商諮詢機構也頻繁接到跨境賣家關於應對措施的諮詢。這意味著,稅務系統已實現與互聯網平臺資料打通,部分跨境電商企業長期存在的稅務漏洞將被堵上,行業合規化發展大幕徐徐開啟。

     

    頭部平臺已報送賣家資訊

     

    深圳的跨境賣家陳先生向記者透露:“我有兩家店鋪的註冊主體在深圳,其中一家收到了短信。短信內容指出,我們申報的三季度增值稅銷售收入,比互聯網平臺企業報送給稅務機關的收入金額要少,要求我們及時自查並更正,以免產生不必要的法律風險和經濟損失。”他還提到,自己另外幾家店鋪的註冊主體在廈門,部分店鋪也接到了稅務機關的電話通知。

     

    記者在採訪中瞭解到,此次收到稅務機關類似通知的跨境賣家數量眾多。專注於企業跨境出海合規業務的深圳小飛象出海科技有限公司創始人王亞麗稱:“最近我們接到很多跨境賣家的諮詢,涉及到的涉稅金額普遍較大,這幾天我們都在忙著為這些企業制定諮詢方案和進行合規輔導。”

     

    據王亞麗介紹,這些諮詢的賣家來自廣東、福建、浙江、江蘇、雲南等多個省份。即便是一些暫時還沒收到短信的跨境賣家,也擔心自己會面臨同樣的問題。因此,近期行業內舉辦了多場以跨境合規風險及稽查應對為主題的講座。王亞麗認為,多地同時發送內容相同的提醒短信,釋放出了一個明確的信號:稅務系統已經與互聯網平臺的資料實現了打通,企業申報的資料正在被系統自動進行比對核查。

     

    據悉,這是中國跨境賣家首次收到此類稅務資訊提醒,不過這並非毫無預兆。今年 6 月,國務院發佈了《互聯網平臺企業涉稅資訊報送規定》,隨後國家稅務總局出臺了《關於互聯網平臺企業報送涉稅資訊有關事項的公告》。這兩項法規首次將涉稅資訊報送的義務明確擴展到了所有為中國境內經營者提供服務的境外互聯網平臺。按照規定,無論平臺的註冊地是在境內還是境外,只要為中國境內的經營者提供網路交易營利性服務,就必須履行報送涉稅資訊的義務。

     

    在此之前,稅務機關主要依靠賣家自行申報涉稅資訊,這導致資訊明顯不對稱,很多賣家長期處於“零申報”的狀態。如今,平臺向稅務機關報送了大量企業交易資料和參與主體資訊,這有助於稅務機關獲取更真實、完整的賣家資料,從而實施更精準的稅收徵管,進而建立起動態、可追溯的稅收監管體系。

     

    記者從業內人士處得知,截至目前,包括沃爾瑪、ShopeeSHEIN、速賣通、TemuTikTok Shop 在內的多家平臺都已完成備案,並開始向中國稅務機關報送賣家資訊。

     

    腰尾部企業挑戰最明顯

     

    顯而易見,隨著新規的落地推行,跨境電商行業的涉稅資訊管理邁入了全新階段,整個行業合規化的大幕已然正式拉開。今年前三季度,我國跨境電商進出口規模達到約 2.06 萬億元,同比增長 6.4%,已然成為穩定外貿、推動產業轉型的重要力量。不過,行業的迅猛擴張,必然催生出對監管體系逐步完善的迫切需求。

     

    在這波稅務合規浪潮的衝擊下,不同類型的跨境賣家會受到怎樣的影響呢?深圳一家頗具規模的跨境電商企業負責人許可(化名)分析道,對於頭部梯隊的跨境賣家企業,特別是上市公司而言,完全無需為監管問題擔憂,因為它們本身已經完成了合規建設;那些準上市公司也早已著手調整集團架構、店鋪主體等,積極推進合規程序。

     

    腰部梯隊的企業則大多持“觀望態度”,暫時不會主動推進合規工作。它們擔心在審計等方面的合規投入會變成“沉沒成本”,打算等政策更加明確之後再做調整。許可透露:“這類企業大多是一般納稅人,長期進行零申報,銷售額能達到幾千萬元甚至上億元,但利潤極低,還缺乏進項票。它們想申報卻又無力承擔稅負,申報又怕引發稅務倒查,不申報又面臨風險,目前普遍處於焦慮的觀望之中。”而對於占行業比重最大的長尾梯隊中小微企業來說,由於此前長期缺乏合規意識,部分中小賣家甚至沒有完善的財務體系,一直在稅收監管的灰色地帶徘徊,此次平臺報稅對這類賣家的影響尤為突出。

     

    多措並舉尋求合規是王道

     

    涉稅資訊報送新規的落地實施,是跨境電商行業走向成熟與規範的關鍵一步。從長遠視角看,這一舉措將深度重構行業生態,助力中國跨境電商擺脫“重規模、輕品質”的舊有發展路徑,步入以“品質提升”為主導的全新發展階段。

     

    一位與稅務部門關係密切的知情人士向記者透露,儘管稅務總局已掌握亞馬遜等電商平臺的店鋪資料,但鑒於跨境電商行業的獨特性,並未採取“一刀切”的監管方式。目前,稅務部門仍處於對企業進行走訪調研的階段,後續可能會依據調研結果出臺相應措施,例如針對不同營收規模的企業實施分級監管、階梯式徵稅等。

     

    該知情人士進一步分析,若監管沿用 2019 年國家稅務總局發佈的《企業所得稅核定徵收辦法(試行)》中的核定徵收政策,跨境電商將被歸入“批發零售業”,其利潤將按商品交易總額(GMV)的 4%15%進行核定。以一家企業 1000 萬元 GMV 為例,若按 5%10%的稅率核算,其需繳納的稅費僅為 2 3 萬元。他指出:“預計監管不會採取‘一刀切’的做法,畢竟這會影響到近 100 萬人的就業,涉及貨代、物流等多個跨境業務環節。

     

    記者還瞭解到,當前不少跨境賣家試圖通過香港管道來規避或減輕稅負。具體操作是:內地公司先將貨物賣給自身在香港的公司,再由香港公司轉售給海外買家;亞馬遜店鋪僅將內地公司作為“空殼”,銷售款項直接匯入香港公司帳戶,利潤留存在香港;隨後在內地設立代運營公司,香港公司再向內地代運營公司支付服務費。

     

    針對這一現象,深圳一位專注於電商財稅合規的業內人士表示:“這種模式看似構建了完整的流程閉環,但實際上並不合規。因為香港公司本質上是空殼,實際運營都在內地,而且店鋪(空殼公司)可能進行零申報,但亞馬遜會向內地稅務部門報送真實的銷售額,兩邊資料不一致,很容易被查。”他建議,賣家應通過調整業務模式、優化供應鏈、規範交易流程等方式,使業務符合報關要求,而不是試圖通過“拆分主體、設立空殼”等違規手段來規避監管。

     

    事實上,大賣家具備足夠的規模和利潤來承擔合規所需的各項成本。那麼,占比更大的中小賣家,在行業合規的大潮下又該如何生存發展呢?許可認為,腰尾部賣家的轉型方向在於產品精細化與合規化:一方面,在選品上,要淘汰低客單價、缺乏競爭力的產品,聚焦高附加值品類,擺脫對“價格戰”的依賴;另一方面,在運營上,要主動適應監管要求,通過核定徵收等政策降低合規成本,逐步實現合規經營。

     

    許可還表示,頭部企業應發揮引領作用。一方面,要以“純自主品牌、強研發、全鏈路”為核心進行佈局,為行業樹立合規與高品質發展的標杆;另一方面,頭部企業應避開低價競爭領域,聚焦高客單價產品,減少與腰尾部賣家的直接競爭,為腰尾部賣家留出轉型空間,最終推動整個行業從“粗放式增長”邁向“良性循環”。

     

    來源:證券時報


    上一篇:2025年前三季度中國企業出海統計資料分析 下一篇:最新!國家外匯管理局發佈支持外貿穩定發展一攬子便利化政策!
  • 天逸财金科技服务(武汉)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2196号    鄂ICP备: 12009823号-4;鄂ICP备: 12009823号-5;鄂ICP备: 12009823号-6   技术支持:爱牛网络
  • 留言板

     

    填寫內容注意事項或者其他提示

    官方熱線

    400-999-2278

    掃碼關注天逸集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