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熱線
400-999-2278
6月25日,武漢市人民政府辦公廳印發《武漢市推動長江中游航運中心高品質發展三年行動方案(2025—2027年)》。其中提出:探索發展航運金融及衍生品業務。培育壯大港航發展基金。鼓勵金融機構開展供應鏈金融、綠色金融業務,發展跨境電商綜合金融服務,拓展融資租賃業務,加快推進船舶融資、保理融資等金融產品落地。支持設立航運保險營運主體,發展鐵水聯運、江海聯運、物流經營人責任險、船東保賠險等險種。
原文:
武漢市推動長江中游航運中心高品質發展
三年行動方案(2025—2027年)
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的重要論述和考察湖北重要講話精神,高水準建設武漢長江中游航運中心,特制定本行動方案。
一、總體目標
錨定打造國際性綜合交通樞紐城市的總體定位,深入挖掘長江“黃金水道”航運潛能,加快把武漢交通區位優勢轉化為國內國際雙迴圈樞紐連結優勢,全力打造具有國際資源配置力、區域輻射力、產業帶動力的現代化國際化長江中游航運中心。到2027年,改善三級以上航道42公里,國際多式聯運通道年增長3條以上,武漢港集裝箱水水中轉占比超過50%,港口集裝箱輸送量穩居長江中上游首位;船舶交易進場率達到100%,推出1個以上新的航運指數產品,實現關鍵業務指數常態化發佈;航運集聚區建設取得實質性進展,航運服務業規模年均增幅超25%;生態航運示範和智慧口岸建設取得顯著成效,船舶製造業綠色發展體系基本建成。
二、主要任務
(一)增強港航基礎設施功能
1.建設標準化航道。支援推進長江“645”深水航道整治工程,配合開展荊漢運河前期研究工作。聚焦漢湘桂內河航運大通道湖北段工程建設,配合推進漢江興隆至蔡甸漢陽閘2000噸級航道整治工程,加快實現武漢都市圈漢江航道全線達到二級標準。
2.建設現代化集裝箱港區。重點建設陽邏東、西兩大作業區,實現陽邏一至三期碼頭物理打通及作業標準規範統一,推進武湖作業區綠色智慧多式聯運碼頭工程建設。發展江夏、經開、白滸山等集裝箱港區,推進金口多用途碼頭、漢南綜合碼頭、花山港等集裝箱碼頭後續工程研究。
3.建設專業化港區設施。重點建設沌口、金口、漢南汽車滾裝碼頭,打造武漢經開—江夏—白滸山港區汽車產業集群。依託林四房港區,推動國家糧食現代物流(武漢)基地及碼頭二期工程項目,培育糧食儲備與臨港冷鏈集散功能,建設長江經濟帶糧食貿易港;改造擴能武鋼工業港,提升煤炭、礦石、鋼材等重要戰略物資儲備轉運能力,打造華中地區規模最大的金屬礦石貿易港;推進白滸山港區液化天然氣加注站及接卸碼頭等項目,增強油氣、液化天然氣供應鏈服務體系,打造長江中游能源商品貿易港。
4.建設水路配套項目。加快推進陽邏國際港多式聯運中轉中心項目建設,推動港口碼頭提檔升級,增強港口作業服務能力。加強長江及漢江規劃錨地建設及管理,推動公用、專用錨地建設,指導日常維護管理、運營調度。支持海事、航道等公務碼頭建設。
(二)打造多式聯運體系
5.完善疏港公路體系。完善陽邏國際港各作業區聯通道路,推進電廠北路項目建設,啟動杏花路一期、平江大道高架工程等專案前期研究工作,提升公鐵水聯運轉換銜接效率。完善花山港至北湖工業站短駁通道。
6.強化疏港鐵路體系。推進糧食、鋼鐵、化工品等專業港區鐵水聯運集疏運體系建設,深化西北環線、西南環線專案前期工作,謀劃金口港區鐵路專用線等專案,加快形成武漢南北兩廊港口和鐵路無縫銜接的發展格局。
7.完善水運服務網路。重點優化提升武漢至上海、寧波等沿海港口航線,依託漢江至大運河航線、中三角省際班輪航線及省內城際航線等,創新內貿運輸新通道,拓展省際市場,加密航線航班。以武漢為內陸出海口,穩定運營武漢至日本、韓國直達航線,優化拓展至東盟等其他國家和地區,培植近洋近海公共班輪航線。
8.提升鐵水聯運網路。依託陽邏國際港,提升輻射西南、西北、華中的集裝箱鐵水聯運品牌線路和規模,拓展輻射鄂東、華北等地區的聯運線路,鞏固“日韓—武漢—歐洲/俄蒙”跨境中轉通道。加快推動香爐山鐵路站改擴建,積極推進打造中歐班列(武漢)陽邏國際港第二始發站。依託經開港,持續強化聯通華北、華中、西北的商品車公鐵水聯運線路。依託林四房港、白滸山港、青山港,加快構建“北糧南運西進”“北煤南運”和鋼材、化工品等大宗貨物鐵水聯運網路。
9.增強港口“散改集”能力。利用港區穿梭巴士及城際航線,串聯金口港、經開港、花山港、林四房港、鄂州三江港、黃岡唐家渡碼頭,構建覆蓋武漢都市圈的“散改集”多式聯運體系。拓展至東北、川渝地區大宗散貨市場“散改集”業務。每年開通1條以上大宗貨物“散改集”航線。
(三)提升口岸開放水準
10.優化口岸開放格局。推動武漢港花山、漢南港區臨時開放,因地制宜開通國際航線,實現與陽邏國際港錯位發展。做好武漢至日韓、印尼等直航航線保障工作,提升武漢港水運口岸利用率。支持其他有基礎和條件的區爭創湖北自貿區武漢聯動創新發展區,完善港口開放體系,調整優化口岸佈局。
11.提高口岸通關效能。推進“智慧口岸”建設,加強口岸(場所、園區)查驗設施、裝卸設備、物流倉儲等智慧化改造。支持在口岸和綜保區運營的企業數位化轉型。深化國際貿易“單一視窗”建設,全面推行“船邊直提”和“抵港直裝”,探索擴大“直裝直提”範圍。落實進出口環節收費目錄清單公示制度,提升收費透明度。引導貨代、船代等仲介服務創新和資源整合。
(四)推動綠色智慧賦能發展
12.推動綠色航運綜合治理。鞏固提升碼頭岸線整治成果,嚴格岸線規劃符合性審查。深化船舶港口污染防治,加強船舶污染物接收環節監督管理。強化聯合執法檢查,加強對船舶防污染設施、污染物偷排漏排行為和船用燃料油品質的監督檢查。配合開展漢江綠色示範航道建設,推進航道疏浚棄土綜合利用。
13.推廣航運綠色技術裝備。支援打造長江幹線散貨運輸、漢江集裝箱運輸等零碳示範航線,推動內河船舶碳排放測算與碳積分試點,加快淘汰高能耗高污染運輸船舶,建設綠色船舶碳排放、碳核查檢測中心。推進新洲區綠色船舶製造產業園、武昌區長江綠色智慧船舶設計集聚區建設,引導產業鏈上下游企業集聚。
14.提升港航智慧化水準。推進航運資料資源分享與開發利用,積極參與湖北省水上交通安全環保通信、電子巡航等水運綜合資訊服務系統建設,加快構建水運“數位長江”“數位漢江”。推進港口數位化、智慧化建設,改造提升現有港區裝備水準,推進陽邏國際港智慧綠色港口工程,打造智慧示範港口。
(五)推動航運市場繁榮發展
15.推動港產城一體化發展。依託陽邏國際港基礎和優勢,聯動綜保區、華中貿易服務區等載體,建設以長江新區為核心的航運基礎產業集聚區,重點發展大宗貿易、國際物流、保稅倉儲、冷鏈物流等業態,加快培育跨境貿易、電子商務等業態。完善商業辦公區等城市功能配套。聯動金控華中貿易服務區共建航運基礎性服務中心,集成港口物流、貨運代理等“一站式”服務功能。
16.凝聚行業發展合力。支持國際航運、海事、商貿物流領域的非政府組織在漢開展相關業務或者設立辦事機構。支援長江航運相關的全流域行業組織和各類專業委員會發展,在制定有關技術標準、規範行業秩序、應對各類糾紛等方面發揮作用。支援開展武漢長江中游航運中心高品質發展系列活動。
17.強化港航要素保障。支持高校院所加大航運人才培養。探索發展航運金融及衍生品業務。培育壯大港航發展基金。鼓勵金融機構開展供應鏈金融、綠色金融業務,發展跨境電商綜合金融服務,拓展融資租賃業務,加快推進船舶融資、保理融資等金融產品落地。支持設立航運保險營運主體,發展鐵水聯運、江海聯運、物流經營人責任險、船東保賠險等險種。
(六)拓展航運服務能級
18.打造航運總部基地。建設以江漢區為核心的現代航運服務業集聚區,用好長江航運中心大廈、長航大廈等樓宇資源,培育高端航運業態,重點引進國際海商法務、船舶融資租賃、航運保險經紀等機構和航運企業區域總部,培育航運指數發佈、航運金融衍生品等新型業務,打造航運關聯產業發展集群。設立長江中游航運中心公共服務中心,集成涉航部門職能,打造集政務服務和產業彙集為一體的一站式綜合服務視窗。建設以江岸區為核心的航運文旅示範區,整合沿江港口、歷史風貌區等資源,推進旅遊碼頭升級改造,建設武漢長江中游遊輪母港,謀劃長江航運文化場館,打造具有武漢特色的航運文化品牌。
19.高水準建設武漢航運交易所。鞏固武漢航運交易所公共服務屬性,完善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提升航運交易和專業服務能級,集並發佈航運公共資訊,提供船舶交易鑒證、航運政務諮詢、海事糾紛調解、法律援助等公益服務,打造立足長江中游、服務長江經濟帶區域的國家級航運交易所。擴大中國長江煤炭運輸綜合運價指數等現有指數產品影響力,探索發展航運指數期貨交易,研發新的指數產品,實現關鍵業務指數常態化發佈,構建涵蓋長江幹支線主要貨種的長江(內河)航運業務指數體系。
(七)強化區域協同發展
20.深化省內港口合作。支持整合省內港口運營、物流資源等資料,加強省內港口分工協作,構建以武漢港為樞紐、長江和漢江緊密聯動的省內航運集並分撥網路,提升區域港口碼頭管理運營一體化水準。
21.加強與上海國際航運中心合作。在基礎設施建設、航線通道開闢、資訊化智慧化水準提升等方面,保持並擴大與上海國際航運中心合作。支持企業和平臺積極參與長江經濟帶多式聯運中心建設。
22.強化與長江中游地區合作。依託長江中游城市群現有合作機制、重點合作事項等,建立與岳陽、九江等港口城市常態化溝通機制,優化中三角省際航線運營模式,多維度提升中游地區航運綜合競爭力。
三、保障措施
全市推動長江中游航運中心高品質發展工作由市人民政府市長領銜、分管副市長負責,市交通運輸局牽頭建立市發改、商務、經信、水務、金融、文旅、教育、投資促進等部門協同推進,各區重點支撐,中央在漢相關行政管理機構共同保障,有關企業參與的工作機制,統籌協調長江中游航運中心高品質發展工作。強化政策支持,加快推動武漢長江中游航運中心發展規劃綱要報批,積極推進長江中游航運中心建設立法工作,設立武漢航運中心建設專項資金。加強對港口所在區指導,推動港產城一體化發展。建立評價體系,加強跟蹤監測和督查考核,及時通報進展情況。加強特色和亮點工作宣傳,營造良好發展氛圍。
來源:武漢市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