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热线
400-999-2278
9 月,作为外贸行业的 “政策窗口期”,全球主要经济体及贸易相关机构密集出台、调整各类贸易政策,从关税税率的升降、商品认证标准的更新,到物流收费规则的调整、税务合规要求的强化,每一项新规都深刻影响着跨境电商与外贸企业的经营决策、成本核算及市场布局。
以下梳理的 9 月生效及即将实施的核心外贸新规,涵盖国内监管、中美贸易、各国关税、合规认证、物流汇率五大核心领域,不仅拆解政策要点,更结合行业实践提供实务建议,助力企业在复杂的政策环境中稳步前行,抓住 9 月外贸发展的关键机遇。
一、跨境电商领域国内监管与税务新规
增值税退税合规要求升级
国家税务总局与财政部联合发布的《增值税法实施条例 (征求意见稿)》,针对跨境电商行业常见的 “双清包税”“买单出口” 等操作提出明确约束条款。新规核心明确,出口企业需在货物完成报关出口后的 “次月起至次年 4 月 30 日前”,同步完成退税申报与收汇流程,若未在该期限内达成要求,需按照内销商品的税收标准补缴增值税。
同时,新规首次清晰界定 “委托出口” 场景下的责任归属:若委托双方未按规范完成操作,税务相关义务将直接由发货人(即委托方)承担。
此外,海关总署同步优化跨境电商出口监管流程,取消海外仓备案要求、简化单证申报材料,但着重强调企业需对申报数据的真实性、完整性负全部责任,违规将面临相应处罚。
监管优化的双重影响
此次监管调整呈现 “简化流程” 与 “强化责任” 并行的特点。一方面,备案与申报流程的简化可降低企业运营成本,提升通关效率;另一方面,数据真实性责任的明确,倒逼企业完善内部合规管理体系,推动行业从 “粗放式” 向 “规范化” 发展转型。
二、中美贸易政策动态
90 天关税暂停期延续
此次监管调整呈现 “简化流程” 与 “强化责任” 并行的特点。一方面,备案与申报流程的简化可降低企业运营。
8 月 12 日,中美双方在斯德哥尔摩经贸会谈后发布联合声明,宣布自声明发布当日起,再次暂停实施相互针对的 24% 关税,暂停期限为 90 天。具体政策内容为:美国继续暂停对中国相关商品加征 24% 关税,同时保留对剩余品类加征 10% 关税的权利;中方同步暂停对美 24% 加征关税及相关非关税反制措施,同样保留 10% 关税的加征权限。
对企业的实际影响
24% 关税的暂停实施,可直接降低家电、纺织、机械设备等重点品类的对美出口成本,短期内有助于提升相关产品在美市场的价格竞争力,为企业争取更多订单创造有利条件。
三、主要经济体关税政策调整
美国:扩大钢铝关税覆盖范围
当地时间 8 月 15 日,美国政府宣布扩大钢铁和铝产品进口关税的征收范围,将 50% 的关税税率应用于数百种钢铝衍生产品。美国商务部在当日晚间发布的《联邦公报》公告中明确,工业与安全局已将 407 个产品编码纳入《美国协调关税表》的加税清单,这些产品因含有钢铁或铝成分,将被额外征收 50% 关税;产品中非钢铝的部分,仍适用美国对特定国家商品的原有关税税率。该新规已于 8 月 18 日正式生效。
印度:双重关税调整举措
PVC 反倾销税终裁落地:8 月 14 日,印度商工部发布公告,对原产于或进口自中国、印度尼西亚、日本、韩国、泰国、美国等国家和地区的聚氯乙烯悬浮树脂,作出反倾销肯定性终裁,建议对上述国家和地区的涉案产品继续征收为期 5 年的反倾销税。与 2024 年 10 月的初裁结果相比,中国 PVC 企业被加征的税额大幅提高,其他国家及地区企业的税额则普遍下降,形成明显的 “税额差”,这一调整将对全球 PVC 贸易格局产生重要影响。
棉花进口关税临时豁免:印度政府于 8 月 18 日晚间推出临时豁免措施,暂停征收 11% 的棉花进口关税,有效期至 9 月 30 日。数据显示,在截至 2025 年 3 月的 2024-2025 财年,印度棉花进口额达 12 亿美元(约合 86 亿元人民币),其中自美国进口的棉花为 2.34 亿美元,占比近 20%,仅次于澳大利亚,位居第二。此次关税暂停,既有助于回应美国在农业关税方面的关切,也为印度纺织服装业缓解原材料成本压力提供支持。
巴基斯坦:加征棉花及纺织品进口关税
巴基斯坦政府宣布,自 2025 年 7 月 1 日起,对进口棉花、棉纱及棉布加征 18% 关税,同时对电商平台实施新的税收政策,分别征收 18% 的销售税与 5% 的服务税,旨在保护本国棉花种植与纺织产业,减少对进口产品的依赖。
菲律宾:暂停大米进口并提议调整关税
菲律宾自 2025 年 9 月 1 日起,暂停所有大米进口,为期 60 天,此举主要为保护收获季中因稻米价格下跌而受影响的本地农民。此外,菲律宾农业部还建议总统将大米进口关税从现行的 15% 恢复至原先的 35%。此前在 2024 年 7 月,菲律宾政府为抑制持续高涨的米价,曾将大米进口关税从 35% 下调至 15%。
墨西哥:上调低价商品进口税率
墨西哥政府宣布,自 2025 年 8 月 15 日起,对价值低于 2500 美元的进口商品征收 33.5% 的进口税,相较于此前 19% 的税率,涨幅达 14.5 个百分点。该新税收政策主要针对未与墨西哥签署自贸协定的国家,对相关国家的低价商品出口构成一定影响。
四、商品合规认证与能效标准新规
俄罗斯:强化电商商品合规管理
俄罗斯于 2025 年 9 月起实施电商新规,要求商品页面显著展示 EAC、GOST-R 等合规认证链接,食品、药品等重点品类需通过 “诚实标签” 系统实现全程追溯。违规企业将面临单日最高 200 万卢布罚款、商品下架及账号永久封禁的处罚。
欧亚经济联盟:推迟能效技术法规实施时间
欧亚经济委员会理事会应俄罗斯提议,决定将欧亚经济联盟 “关于能源消耗设备能效要求” 技术法规(TR EAEU 048/2019)的生效日期,从原定的 2025 年 9 月 1 日推迟至 2028 年 9 月 1 日,这是该法规实施时间的第三次调整。
印尼:轮胎 SNI 认证重大变更
2025 年 7 月,印度尼西亚工业部废除第 76/M-IND/PER/9/2015 号法规,由工业部 2025 年第 9 号法规 “关于强制实施印度尼西亚轮胎国家标准的规定” 取代。新法规核心内容包括:采用 5 类认证方案发放 SNI 证书,要求对生产过程进行评估,强制实施 ISO 9001:2015 或国际汽车工作组 IATF 16949:2016 质量管理体系,并依据特定标准开展产品质量检测。
对于该法规实施前生产的国产或进口轮胎产品,自法规生效之日(2025 年 7 月 17 日)起可继续流通最长 1 年。此外,法规第 2-8 条明确,轮胎强制实施 SNI 标准的符合性需通过 5 类认证方案下的合格评定活动实现,该活动包括对生产过程及质量管理体系实施情况的审核,以及依据上述 SNI 标准开展的质量符合性检测,合格评定结果以 SNI 证书形式呈现。
巴西:推迟智能家居设备安全标准实施
巴西市场监管机构宣布,将 PE N8/11:2023 标准的生效日期推迟至 2026 年 1 月 2 日,为智能家居设备制造商和进口商提供更充足的准备时间。该标准涵盖智能家居系统中的关键电气组件,包括电气安装中使用的电子开关、调光开关以及各类调光器等设备。
新西兰:放宽建材进口标准
7 月 27 日,新西兰政府宣布允许来自海外的多种建材产品进入本地市场,包括外墙系统、外门、石膏板和窗户等。新西兰建筑建设部长彭克表示,今年晚些时候,还会为更多建筑产品敞开大门,其中包括通过澳大利亚 Watermark 认证体系引入的 20 多万个管道产品,以降低住房成本,推动建筑业发展。
五、物流与汇率相关调整
马士基调整 20 尺柜超重费门槛
8 月 5 日,马士基发布公告,调整远东 - 北欧和远东 - 地中海航线的超重附加费(HWS)重量触发标准。根据新标准,超过 28 吨的 20 英尺干箱,将被收取 HWS,该调整于 8 月 11 日起生效。具体而言,在远东 - 北欧航线(E1W)和远东 - 地中海航线(E2W)上,超过 28 吨的 20 英尺干箱,将被收取 400 美元 / TEU 的 HWS。
2025 年 9 月海关适用汇率
根据中国外汇交易中心 8 月 20 日发布的信息,2025 年 9 月海关适用汇率如下表所示:
来源:西宁跨境综服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