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热线
400-999-2278
全球化是一个动态演化的进程, 随着人类文明的不断发展, 全球化也经历了不同阶段的演变。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的早期全球化到近年来的再全球化,全球化的格局也在急速变化。
早期的全球化阶段,从近代工业革命开始至一战、二战期间,全球化主要表现为商品、资本、劳动力的跨境流动,以及国际社会在努力降低国家对于国际商品、服务、人员、知识产权跨境流动所设置的壁垒,使得国际经济贸易的法律环境变得更为顺畅。这几个阶段的全球化是自由贸易和资本流动的体现,促进了全球经济的快速增长和国际交流的增加。
在复杂多变的国际贸易环境之下,中国企业出海一方面是主动参与国际循环,应对国内部分行业市场饱和等现实问题的必然选择;另一方面也是中国企业核心竞争优势不断扩大、国际影响力逐渐增强的直接体现。总之,当今中国企业考虑并推进适合其发展的,全新的全球化战略,已是时代的需要。
在变局之下,中国企业的全球化主要受到以下三个关键因素的推动:
企业自身发展壮大的原动力
中国企业自身的发展壮大成为推动其全球拓展的内生动力。随着全球市场的紧密联系和贸易自由化的推进,中国企业意识到在全球舞台上拓展业务的机遇和必要性,以获取更广阔的市场、资源和合作伙伴。在可再生能源与储能、新能源汽车、电子商务、游戏开发等新兴行业中,许多中国企业已具备国际竞争力,海外市场成为其业务增长的重要驱动力。2024年初数据显示,国内头部新能源车企2023年第四季度销量首次超过海外新能源车企,标志着中国在全球电动汽车市场上的新兴实力。
国内市场竞争激烈的强压力
一方面,中国企业目前也面临着将近饱和、竞争激烈的国内市场,企业持续盈利的能力存在较大挑战。因此,开拓海外市场成为这些企业继续发展乃至生存的必然选择。另一方面,产业升级的历史逻辑需要中国企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积累资本,加强创新,并向价值链中高附加值环节上升。这也进一步推动中国企业积极进军海外市场,寻求更广阔的发展机遇。以工程机械行业为例,2023年我国工程机械新机需求不旺,内销大幅下滑,但是工程机械出口依然保持增长态势。据海关数据整理,1-11月我国工程机械产品累计出口额446.22亿美元,同比增长10.6%。
中国政府双循环战略的推动力
中国政府的政策推动是中国企业走向海外市场的重要动力。中国实施的“双循环”战略需要加强对外循环,促进更多中国企业在海外市场扎根发展。政府推出了一系列支持企业海外投资的政策和措施,为企业拓展全球业务提供了支持和便利。
企业出海路径及趋势
供应商合作是指与当地成熟的销售供应商合作,由供应商帮助拓展海外市场。这种路径的初始成本较低,可以借助供应商的分销网络、跨境物流、数据分析等能力,快速切入市场。然而,由于企业自身并不掌握核心分销资源,利润会受到影响.
投资自建是指在直接海外投资设立分公司,从零开始拓展市场。这种路径需要企业根据自身的业务情况,选择目标国家和地区,制定建设的方向和策略。这种模式对企业出海人才的储备、经验及运营能力有较高要求。同时,由于一切从零开始,需要的周期较长,建设的速度和切入市场的速度也会有一定影响。
海外并购/合资是指通过收购海外已有的公司或团队,获取其业务、渠道、品牌、技术等资源,或者与海外合作公司共同出资完成资源共享。这种路径便于快速切入海外市场,可以直接获取海外公司较为成熟的销售渠道、供应链体系等,也有利于企业遵从海外的法律法规。然而,在标的筛选、团队融合、谈判周期、投资金额等方面都需要付出更多的成本。
随着我国企业出海的数量不断增长,出海策略持续迭代,中国企业全球化的新阶段,呈现出以下特点和趋势:
来源:并购大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