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English
  • 中文繁体
  • 中文简体
  • 行業動態

    海南自貿港將於12月18日全島封關,“零關稅”覆蓋74%進口商品

    发布时间:2025-07-24 作者:

    7月23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新聞發佈會,宣佈經黨中央批准,海南自由貿易港將於2025年12月18日正式啟動全島封關運作。國家發展改革委副主任王昌林與會表示,選擇這一日期具有深遠象徵意義——1978年同一天,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開啟了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偉大征程。選擇這一天啟動封關運作,也是向世界展示中國堅定不移擴大高水準開放的決心和信心。

     

    封關政策:“四個更加”構建開放新高地

    王昌林談道,全島封關運作是海南自貿港建設的標誌性工程,是進一步擴大開放的重要舉措,具有里程碑意義。封關是指,將海南島全島建成一個海關監管特殊區域,實施以“‘一線’放開、‘二線’管住、島內自由”為基本特徵的自由化便利化政策制度。“一線”放開,就是將海南自貿港與中國關境外其他國家和地區之間作為“一線”,實施一系列自由便利進出舉措;“二線”管住,就是將海南自貿港與內地之間作為“二線”,針對“一線”放開的內容實施精準管理;島內自由,就是在海南自貿港內,各類要素可以相對自由流通。

     

    “所以說,封關不是封島,而是進一步擴大開放,封關後海南與國際的聯繫將更加便捷,這對於加快吸引全球優質要素集聚,促進海南自貿港高品質發展,為全國改革開放探路開路,具有重要意義。”王昌林說。

     

    王昌林介紹,按照總體方案關於“分步驟、分階段建立自貿港政策制度體系”的要求,結合海南發展實際,國家發展改革委會同有關方面制定了現階段的封關政策措施,具體可以概括為“四個更加”:

     

    一是實施更加優惠的貨物“零關稅”政策。“一線”進口的“零關稅”商品稅目比例將由21%提高至74%,在島內享惠主體之間可以免進口稅收流通,加工增值達到30%的可免關稅銷往內地。

     

    二是實施更加寬鬆的貿易管理措施。在“一線”進口方向,對全國現有的部分禁止、限制類進口貨物作出開放性安排。

     

    三是實施更加便利的通行措施。以島內現有8個對外開放口岸作為“一線”口岸,對符合條件的進口貨物徑予放行;設置運行海口新海港、海口南港等10個“二線口岸”,對進入內地的貨物創新採取多種便捷通行舉措。

     

    四是實施更加高效精準的監管模式。對“零關稅”貨物、放寬貿易管理措施貨物等實行低干預、高效率的精準監管,保障各項開放政策平穩落地。有關政策文件將陸續對外公佈,並于全島封關之日起施行。

     

    五年蓄勢待發 封關準備就緒

    2020年6月,黨中央、國務院正式發佈《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總體方案》。

     

    王昌林總結了5年多來海南自貿港建設的主要成果。總的看,隨著這些政策制度的實施,海南自貿港開放發展蹄疾步穩、蓬勃興起,取得了重要階段性成效,也為啟動全島封關運作打下了堅實基礎。

     

    這是海南洋浦國際集裝箱碼頭(5月28日攝,無人機照片)。新華社照片

     

    如人流、物流、資金流和資料流程四類要素進出更為便利。總計85個國家的人員可免簽入境海南。貨物貿易、服務貿易和投資三大領域加快開放。制定進口原輔料、交通工具及遊艇、自用生產設備“零關稅”政策等。企業和個人兩方面的稅收優惠力度持續加大。出臺企業和個人所得稅稅率“雙15%”優惠政策,累計減免稅額分別超過310億元和170億元。加工增值免關稅政策試點範圍擴大至全島。離島免稅購物額度增加至每人每年10萬元。以《海南自由貿易港法》這一專門法律為基礎的法治保障不斷完善。通過法律形式明確自貿港各項制度安排,出臺40余項配套法規,有力保障了改革創新舉措落地實施。

     

    海南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馮飛也在發佈會上曬出“成績單”。

     

    一是開放力度越來越大。實際使用外資1025億元,年均增長14.6%。境外直接投資97.8億美元,年均增長97%。新設外資企業8098家,年均增長43.7%。貨物貿易、服務貿易年均增長31.3%和32.3%,176個國家和地區在瓊投資,經濟外向度提高到35%。免簽政策全國最優,共85個國家可免簽入境海南。

     

    二是產業體系越來越優。旅遊業、現代服務業、高新技術產業、熱帶特色高效農業這四大主導產業5年提高13.7個百分點,占全省GDP比重67%。新質生產力蓬勃發展,南繁種業產值突破180億元。海洋生產總值年均增長13.9%,全國首個商業航太發射場成功建成,並具備高密度、多型號發射能力。離島免稅銷售額占全球免稅市場的比重超過8%,博鼇樂城基本實現醫療技術、設備、藥品與國際先進水準同步,獲批本科以上中外合作辦學機構項目18個,境外高水準大學獨立辦學項目2個。

     

     

    三是發展環境越來越好。空氣、河湖和近岸海域生態環境品質穩居全國一流,PM2.5濃度12微克/立方米,清潔能源發電量和裝機占比分別超過70%和80%。新能源汽車滲透率59.6%,居全國第一。博鼇零碳示範區降碳達99%,獲得國內外權威機構認證。國家專門出臺《海南自由貿易港法》,給國內外以穩定預期,建立調解、仲裁、訴訟有機銜接的一站式國際商事糾紛多元解決機制,讓企業在海南投資前景可期,童叟無欺。

     

    四是群眾的獲得感越來越強。“家門口上好學”“小病不進城、大病不出島”正成為現實。海南人均預期壽命達80.5歲,常住人口5年增加53萬人,是全國8個常住人口淨流入的省份之一。海南正成為中國對外開放的新前沿、地區互利合作的新熱土、推動經濟全球化的新引擎,為實現封關運作、擴大開放打下了堅實基礎。

     

    “封關政策方面,已準備就緒,進口徵稅商品目錄禁限清單、加工增值內銷免關稅等政策和配套檔都制定好了,軟硬體條件方面已全面完成,封關硬體設施通過國家驗收,國際貿易單一視窗海關智慧監管平臺等資訊系統也建好了。壓力測試演練方面,正壓茬推進,加緊全流程、全要素、全覆蓋、大樣本、實戰化壓力測試,確保既‘放得開’也‘管得住’。”馮飛表示:“經過5年奮戰,我們的心裡更有底了。接下來,我們將按照中央部署奮力推進,確保如期順利封關運作。”

     

    封關後企業與民眾共用開放機遇

    “零關稅”是海南自由貿易港政策制度體系的主要特徵之一。財政部副部長廖岷在會上表示,為穩步推進海南自由貿易港全島封關,財政部認真總結前期的相關實踐經驗,也統籌考慮自由貿易港建設進度、產業情況以及監管軟硬體條件等因素,牽頭制定了貨物進出“一線”“二線”及在島內流通的稅收政策,以及海南自由貿易港進口徵稅商品目錄,擬于全島封關運作之日起施行,屆時現有進口“零關稅”政策將納入封關後的貨物稅收政策一併實施,這樣海南自由貿易港進口“零關稅”制度體系將基本確立。

    中國發展改革報社記者從發佈會瞭解到,封關後,貨物稅收政策主要有以下安排:在海南自由貿易港登記註冊的獨立法人企業,以及自由貿易港內符合條件的事業單位及民辦非企業單位,經“一線”進口徵稅商品目錄外的貨物,可免徵進口稅收。“零關稅”貨物及其加工製成品,在島內享惠主體之間可在免進口稅收條件下進行流通。對屬於海南自由貿易港鼓勵類產業的企業生產的貨物,在加工增值達到或者超過30%時,經“二線”進入內地,免徵進口關稅。與封關運作前的政策相比,有三個方面的明顯變化:

     

    一是“零關稅”商品覆蓋面顯著提高。全島封關運作以後,進口“零關稅”商品將實行負面清單管理,由進口徵稅商品目錄取代此前的“零關稅”商品正面清單。“零關稅”商品範圍將由目前的1900個稅目擴大至約6600個稅目,約占全部商品稅目的74%,比封關前提高了近53個百分點。

     

     

    二是享惠主體範圍明顯擴大。目前,進口“零關稅”政策僅允許在海南自由貿易港登記註冊的獨立法人企業、事業單位作為享惠主體,全島封關運作之後,享惠主體將基本覆蓋全島有實際進口需求的各類企事業單位還有民辦非企業單位等。

     

    三是政策的限制條件進一步放寬。封關運作以後,進口“零關稅”商品及其加工製成品不再局限于企業自用,可以在享惠主體間自由流通,免於補繳進口稅收,這對於延伸島內的產業鏈條,增強產業競爭力,形成產業集群效應,具有積極意義。

     

    全島封關後,將設立“二線口岸”,供貨物、物品、人員、交通運輸工具在海南自貿港與內地之間通行。據瞭解,有一些企業和旅客擔心,封關後進出海南島會不會不方便,比如去海南旅遊是否需要辦理通行證?記者從發佈會瞭解到,封關後海南與國際的往來將更加順暢自由,與內地的聯繫更加便捷高效。按照現階段的封關制度設計,除部分貨物從海南自貿港進入內地需要接受查驗外,大多數貨物以及所有的人員、物品、交通運輸工具等進出海南島,仍按現行規定管理,封關前後沒有變化。“大家到海南島出差、旅行,都和現在一樣,不需要辦理額外的證件。”王昌林說。

     

    而對於需要接受查驗的貨物,為了避免在“一線”實施的開放舉措衝擊內地市場,需要在“二線”精準管理,涉及的貨物主要有三類,包括“零關稅”貨物、享受加工增值政策的貨物以及放寬貿易管理措施的貨物。下一步,為保障通關效率,主要將採取幾方面措施:

     

    一是構建“一站式通關”模式。企業可以通過線上提前申報貨物出島資訊,海關、安檢等部門在“二線口岸”協同作業並下達放行指令,實現“一次申報、一次查驗、一站放行”。

     

    二是實施“前推後移”。將原本在港口內實施的出島農產品檢測、通行附加費徵收等管理事項,前推或者後移至“二線口岸”以外的區域開展,避免造成擁堵。

     

    三是加強智慧監管。充分利用大資料、人工智慧等方法,加強海關、海事、邊檢、口岸運營單位等智慧化建設,實現資訊互通和監管互認。

     

    四是強化信用管理。建設信用分級分類監管服務體系,對於信用等級較高的企業,減少查驗頻次,方便快速通關。

     

    “封關後海南自貿港將繼續保持與內地之間的便捷往來。未來各類主體特別是廣大旅客,進出海南島不僅不會受到影響,還將享受到更好的旅行體驗和更好的服務。”王昌林說。

     

    來源:中國發展改革報社


    上一篇:重磅!中國中央定調下半年經濟 下一篇:中企出海現狀:40%是製造業,東南亞占比高達76%!
  • 天逸财金科技服务(武汉)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2196号    鄂ICP备: 12009823号-4;鄂ICP备: 12009823号-5;鄂ICP备: 12009823号-6   技术支持:爱牛网络
  • 留言板

     

    填寫內容注意事項或者其他提示

    官方熱線

    400-999-2278

    掃碼關注天逸集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