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熱線
400-999-2278
出口信保:外貿穩健發展的堅實後盾
今年政府工作報告著重指出,要穩定對外貿易發展,擴大出口信用保險承保規模和覆蓋面,強化企業境外參展辦展支持。值得關注的是,這已是《政府工作報告》自2009年以來第14次,2015年以來連續第11年明確提及“出口信用保險”有關內容。
出口信用保險作為外貿企業抵禦風險的堅固防線,能切實保障企業收匯安全,為企業開拓國際市場增添底氣。在國家政策的推動下,出口信用保險將進一步發揮作用,幫助企業降低海外市場風險,讓企業在國際競爭中更具信心。
外貿發展:多管齊下推動質升量穩
為推動外貿高品質發展,兩會出臺了一系列有力舉措。在金融服務領域,除加大出口信用保險支援力度外,還將優化融資、結算、外匯等服務,為外貿企業提供全方位金融支援。
在市場拓展方面,支援企業開拓多元化市場,促進跨境電商發展,完善跨境寄遞物流體系,加強海外倉建設。拓展境外經貿合作區功能,發展中間品貿易。政府持續加大政策扶持,助力企業提升國際競爭力。
此外,進博會、廣交會等重大展會將持續舉辦,為企業搭建貿易平臺。通過高品質辦好展會,推進智慧海關建設,提升通關便利化水準,進一步釋放外貿發展潛力。
經濟政策:築牢外貿發展的堅實根基
今年,政府實施更加積極的財政政策,赤字率擬按4%左右安排,比上年提高1個百分點,赤字規模達5.66萬億元,比上年增加1.6萬億元,一般公共預算支出規模為29.7萬億元,比上年增加1.2萬億元。這些資金將重點用於惠民生、促消費、增後勁,為外貿發展營造良好的國內經濟環境。
貨幣政策方面,實施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充分發揮貨幣政策工具的總量和結構雙重功能,適時降准降息,推動社會綜合融資成本下降。這將有效緩解外貿企業融資難題,降低企業經營成本,增強企業發展活力。
金融領域:深化改革與風險防範並重
兩會強調金融對實體經濟的支援,特別是加大對中小微外貿企業的扶持力度。深化財稅金融體制改革,完善普惠金融標準體系和基礎制度,推動中長期資金入市,加快多層次債券市場發展,為外貿企業提供更有力的金融支援。
同時,積極防範金融領域風險,按照市場化、法治化原則,推進地方中小金融機構風險處置和轉型發展。通過強化金融監管,完善風險防範機制,為外貿企業打造穩定的金融環境。
高水準開放:制度型開放深化合作
兩會強調堅持對外開放不動搖,穩步擴大制度型開放,有序擴大自主開放和單邊開放。推進服務業擴大開放綜合試點示範,推動互聯網、文化等領域有序開放,擴大電信、醫療、教育等領域開放試點。推動自貿試驗區提質增效和擴大改革任務授權,加快海南自由貿易港核心政策落地,完善經開區開放發展政策,促進綜合保稅區轉型升級,持續營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一流營商環境。
推動簽署中國-東盟自貿區3.0版升級協定,積極推動加入《數字經濟夥伴關係協定》和《全面與進步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進程,堅定維護以世界貿易組織為核心的多邊貿易體制,擴大同各國利益的匯合點。
支持內外貿一體化發展,加快解決標準認證、市場管道等方面問題,推動服務貿易創新發展,培育綠色貿易、數字貿易等新增長點。
一帶一路:重大工程與民生專案並舉
兩會提出推動高品質共建“一帶一路”走深走實,統籌推進重大標誌性工程和“小而美”民生專案建設,形成示範性合作成果。
保障中歐班列穩定暢通運行,加快西部陸海新通道建設。引導對外投資健康安全有序發展,強化法律、金融、物流等海外綜合服務,優化產業鏈供應鏈國際合作佈局。深化與沿線國家在基礎設施、產能合作等領域的務實合作,推動“一帶一路”成為造福沿線國家的幸福路。
新質生產力:科技引領產業升級
國務院總理李強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要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加快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
培育新興與未來產業:深入推進戰略性新興產業融合集群發展,開展新技術應用示範,推動商業航太等新興產業發展,培育生物製造等未來產業,深化兩業融合試點,支援創新型企業發展。
改造傳統產業:加快製造業重點產業鏈發展,推進技術改造和設備更新,助力製造業數位化轉型,開展標準提升行動,推進“增品種、提品質、創品牌”工作。
激發數字經濟活力:持續推進“人工智慧+”行動,支援大模型應用,發展智慧終端機和裝備,擴大5G應用,優化算力佈局,完善資料制度,促進平臺經濟健康發展。
從兩會報告與政策規劃可以看出,2025年是外貿企業“拓展國際市場”的重要機遇期,高品質出海成為新趨勢。國家將從政策、外貿、金融等多方面協同發力,為企業創造有利條件,助力外貿企業在國際市場穩健前行、實現高品質發展。讓我們共同把握機遇,攜手開創外貿發展的新局面。
內容來源:新華社、新華網、金融時報用戶端、中國政府網、中國出口信用保險公司